





光學膜行業作為我國快速培育和著重發展的戰略新興材料之一。
得益于下游LCD面板、消費電子制品需要的穩定增長,以及下游客戶針對原材料國產化配套的強勁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光學膜行業。國內光學膜材料迎來發展契機,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新材料#
光學膜重點消費市場:

光學膜行業概覽
薄膜分為普通薄膜和高端薄膜,大規模應用在多個行業。
普通薄膜通常應用在包裝、印刷等行業,需要占BOPET產量60%上下;高端薄膜廣泛應用在日前的高新技術行業,包含平面表示、光伏、元器件離保膜等。
光學膜一種重要的高端薄膜,指的是在光學元件或基板上,制鍍或涂介電質膜或金屬膜或兩者的組合,以改變光的傳遞特性的膜。
光學膜是LCD面板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隨著平面表示行業向中國轉移,國內針對光學膜的需要量連續提升。
同期,5G對消費電子以及半導體消費推動和光學元件以及基板關聯的產業鏈的國產化均推動了關聯膜制品消費。#光學膜#

光學膜產業鏈
中國光學膜行業上游重點為BOPET光學基膜、PVA膜、TAC膜、PET基膜、粒子等原材料,以及光學級涂布設備、UV固化機等生產設備;產業鏈下游包含背光模組、液晶模組等行業;終端消費則是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
光學膜產業鏈圖:

光學基膜市場格局
各類聚烯烴膜在半導體以及消費電子種擁有廣泛的應用,例如BOPET光學基膜可用于光學元件基膜,半導體MLCC用基膜以及各類光學元件用薄膜。
日前光學基膜市場呈現高度壟斷格局,重點是日本企業供應全世界,美國、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有必定供應,而中國大陸產量較少,基膜企業數量較少且產能較小。

為處理高端制品原料供應問題,日前國內領先企業紛紛布局技術難度最高的光學基膜,旨在打破日韓技術壟斷,打造光學膜片產業鏈,為后續進口替代奠定基本。
按照新思界數據,日本可樂麗和合成化學占據全世界70%市場份額,而中國大陸重點供應商僅有皖維高新,國產替代空間非常廣闊。
TAC光學膜方面來看,按照立鼎產業科研中心數據,日本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和瑞翁占據全世界80%市場份額,中國大陸重點供應商僅有2家,新綸新材和合肥樂凱合肥樂凱大概1億平米產線(包含光學聚脂薄膜、高性能聚酯薄膜、TAC膜、光學功能膜等)。
PMMA光學膜市場格憶方面,日本住友和東洋鋼板占據98%市場份額,國內道明光學有部分產能重點供應機構自己微棱鏡膜和復合板材生產,雙象股份有競爭產能可應用于LED行業。

光學膜背光模組市場格局
在國內市場中,從光學膜生產規模來看,我國市場份額居前的光學膜本土生產企業重點包含雙星新材、激智科技、康得新、航天彩虹、東材科技等機構。
在增亮膜行業,美國3M已逐步退出中國電視用LCD增亮膜市場,專注研發手機用高端復合增亮膜,同期中國大陸增亮膜企業激智科技等營銷收入持續加強。
在擴散膜和反射膜行業,日本惠和、智積電及本木實業、韓國SKC等日韓企業占約6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在偏光片行業,由日本日東電工、住友化學和韓國LG化學占據約80%市場份額,三利譜、盛波光電等占據20%市場份額。
在守護膜行業,由日本東麗、日本帝人、韓國SKC等外國機構掌控,國內企業包含長陽科技、裕興股份、合肥樂凱等。
ITO行業重點廠商包含長信科技、萊寶高科、方興科技和南玻A等。

光學膜國內表率廠商
整體來看,中國企業在全球光學膜行業的市場份額仍有很強提升空間。這重點是因為中國光學膜產業起步較晚,迄今僅二十數年的發展歷史,制品結構重點集中在中低端,與國外企業尚有必定差距。
國內龍頭雙星新材采用切片-基材-膜片的全產業鏈競爭策略,突破被日韓壟斷的最高行業壁壘——光學基膜技術,布局五大板塊向下游延伸,做高端大品類膜。
長陽科技于2017年市場占有率首次達到全世界第1后,以絕對的產能和技術優良保持領先,市場份額連續擴大,約占全世界50%市場份額,完成為了反射膜的進口替代。
激智科技主攻擴散膜和增亮膜,日前已打入三星、LG、海信、TC供應鏈;其復合膜制品亦供應海信和TCL。
東材科技在電工聚酯薄膜和絕緣樹脂行業處在國內領先地位,亦是國內最早生產太陽能背板基膜的重點廠商之一。

整體來看,我國光學膜產業進口替代空間巨大,高端光學膜市場亟待突破。在國家政策對新興材料的支持下,光學膜產業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關注樂晴智庫,洞悉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