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強2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經過《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法》。會議指出了外資企業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拿出更加多務實管用措施穩存量、擴增量。穩外資的專題再度誘發社會關注。
南都記者重視到,我國吸引外資的狀況出現有些變化。按照官方數據,2024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080家,同比增長9.9%;實質運用外資金額8262.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1 %。數據的“一增”與“一降”誘發廣泛討論,有自媒介據此大肆炒作“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
數據背面的事實到底是怎么樣的?
外資連續投資東北。在華晨寶馬里達工廠拍攝的BMW i3汽車。 新華社發
新設外資企業數量提升,但實質運用外資金額為何下降?
對此,人民日報評論道,產業投資是面向長時間的理性經濟行徑,受中長時間多重原因影響,數據上下波動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時代在發展,中國市場已今非昔比,中國與外資的相對關系亦有了新變化。這些年,有些無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了,更加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來了。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在出現變化,走向高質量發展周期,有些傳統產業正在去產能或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環保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快速。
因此呢,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周期,有些低端產業的企業轉走了。例如:國內勞動力、土地成本提升,有些成本敏銳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按照發展戰略和各國比較優良,在全世界范圍調節布局、轉移產能,縮減在華投資規?;虍a能;我國本土企業技術水平和產能提高,有些外資企業因為競爭優良弱化,選取逐步退出中國市場;有些外資企業順應國內產業升級的趨勢,積極調節在華投資布局,有的持續關閉或轉移了手機、電腦、家電的生產線。
同期,又有許多高端外資走了進來。這表現在商務部頒布的這份數據,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實質運用外資962.9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實質運用外資的11.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實質運用外資分別增長98.7%、40.8%和21.9%。
中國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時間,外資結構的調節亦需要時間。低端外資撤離和高端外資走進的速度怎樣?尚無數據可查,但能夠知道的是,眾多外資企業的一起心聲是“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一位外企的工作人員對南都記者說:“其實咱們對中國市場是看好的,中國市場需要大、規模大?!?/p>
美國GE機構在進博會展臺展出的一臺大型醫療設備。 新華社發
怎樣穩外資?政策穩定性成外資企業的擔憂
針對我國實質運用外資金額的下降,網絡上還有一種聲音:“中國不需要外資了?!?/p>
對此,2月10日召開的國常會已給出了知道的答案。會議指出,外資企業在吸納就業、穩定出口、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都擁有重要功效,要拿出更加多務實管用措施穩存量、擴增量。
同期,央媒亦評論道,此刻,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周期,從資本緊缺轉向資本富余,從注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來”“走出去”并重。顯然,資本富余和“走出去”并不寓意著中國不需要外資了。加快構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外資仍是關鍵樞紐。
詳細怎樣穩外資?先要瞧瞧外資看重什么。
高觀投資創始人羅蘭士曾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暗示,中國近期出臺了一攬子的增量政策,這非常好,外國投資者更期盼看到這些政策真正落地。
一位外企的工作人員對南都記者暗示,倘若要說擔心的,便是比較擔心政策的變化。
基于當前的大背景,多位專家呼吁吸引外資需要創新思維,處理外資企業面臨的制度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科研院院長屠新泉曾公開談到,中國在政府和市場關系中仍有調節空間。日前的監管趨勢可能過度強化,需要一輪“放松監管”或“去監管化”的導向。制度型開放應與國際規則、標準、規制、管理相通相容,經過國際監管協調尋求恰當的監管標準和水平。
屠新泉還強調,中國需要在產權守護、產業補助、環境守護、勞動守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和金融等行業進行制度型開放。他尤其說到了知識產權守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服務業行業,以及政府采購或公共采購行業的問題。
據央視截圖
國常會:連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南都記者重視到,此次國常會關于穩外資的內容和公眾、專家的呼吁是一致的。會議指出,要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深化關聯行業開放試點,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行業外資準入限制需求,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范圍。
要連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加大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支持力度,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優化外資并購規則和并購交易程序。
要在政府采購等工作中做到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拓寬外資企業融資途徑,加大知識產權守護力度。要做好外資項目服務保證,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為外企人員往來供給更加多便利。
國務院發展科研中心對外經濟科研部綜合科研室專家趙福軍對媒介暗示,在全世界跨境投資低迷、國際引資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面臨較為嚴峻繁雜的形勢,會議對穩外資做出進一步安排,審議經過穩外資行動方法,釋放出多措并舉穩外資的知道信號。
采寫:南都記者楊文君 發自北京返回外鏈論壇: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